通过留学成为什么样的人

作者:肖堰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这些年间,我不断听到在谈论送孩子出国留学问题时,首先最容易触及的话题,即“投入那么大,包括资金和情感上的投入,留学的目的意义到底何在?”“出国留学究竟为了什么?”“到底要通过留学成为什么样的人?”即使已经送孩子出国很久的家长,有的在谈论起这个问题时,或者面对现实中的很多问题时,还会有些茫然,因为花费如此巨大,孩子“海归”后,成了“海待”,而且有的即使找到了工作,相比留学付出的成本,也完全不成比例。

那么,通过留学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的问题,答案见仁见智。

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馆原教育参赞陈维嘉认为,不同年龄段孩子出国留学会有不同意义。例如,去国外读高中、本科,还是研究生,或者访问学者,由于出国阶段和时间长短不同,所期望的目的应该是不一样的,也会因人而异。但是一般而言,如果能有知识结构、社会生活和世界观方面的收获,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

“知识结构方面,是指校园内接受的正规、优质的学校教育。通过学校教育,搭建起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训练良好的思维能力,并培养起终身学习能力。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学校教育、完成学业而得到的收获。”陈维嘉表示,国外校园生活和社会环境,能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培养国际眼光。特别是,通过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世界的多元性,让自己拥有更大的包容度。对于不同民族和地域的文化和价值观,只有通过深入比较,才能发现并吸取更加先进的方面,包括建立起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信。这种对世界的包容和理解以及更加开阔的眼界和世界观,对一个人的一生都会非常有益。因此,留学的意义并不像有些人狭隘地理解为学到知识,今后可以留在国外,找一份好工作,而在于他对这个世界有了更加丰富的了解和认识

对于先后在国外中学、大学留过学,并且在国外中学和国内国际学校都做过教师的林杰而言,谈到这一话题,他有更多的思考维度。林杰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通过他在国内巡回演讲过程中发现的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反问道:“为什么中国家庭普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进名校?”

紧接着,他给出自己的回答:“除了面子以外,他们似乎都认为名校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回报。”但实际上,在他看来,就好比两个人都吃了燕窝,因其消化能力不同,各自吸收的营养也肯定不同。然而,留学前的准备和积累才是保证留学回报的关键所在。所以,在吃燕窝前,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消化和吸收系统。美国大学资源丰富,不论是排名前10的,还是前100的。如果一名学生在留学前就已经学会主动利用资源,并拥有强大的学习和消化能力,那么不论其就读什么样的大学,都会有显著的成长。

林杰身上带着明显的批判性思维,他不断提出问题:“我经常会请我遇到的留学生,尤其是名校生,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倘若去了所有标签,例如博士头衔、耶鲁校友、某书作者、某奖获得者等,我还剩下什么?’”

林杰的结论也是开放式的:“到底要通过留学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说了算!要有多大的收获,你自己能决定。”

在女儿留学前,我常对她说的一句话是:“我希望你未来一定要有一段在不同的环境、文化中生活的经历,以便能够了解,多元的世界不只是你眼前了解的世界,丰富的生活也不仅是你已经熟悉的生活

去年底,在我们全家一起旅游途中,女儿问起我的看法:未来,什么样的人能够在社会上生存并且生存得很好?”我的回答是几个英文词——“富有责任心”(be responsible)、“具有好奇心”(be curious)、“善于应变”(be adaptable。女儿接着补充了一个答案——“做好自己”(be myself。我最后对女儿提出,希望她通过留学,能学会用国际的语言体系和逻辑关系讲清楚自己的故事,并能以独立的思想结构做事。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教授陈会昌说过,提起出国留学,人们可能容易想到“接受更好的教育”“争取更好的前途”“未来更好的工作和收入”等,而这些都是功利性的东西,也往往被人们放在第一位。然而,出国留学也能带来一些非功利性的变化,如“开阔视野”“增强适应能力”“发展智力和创造力”“学会自由选择”“学会自我照料”“过简朴生活”“自己为自己负责”“寻找人生意义和存在价值”等,这些东西可能比前者更重要些,但是也常常被人们放在第二位。诚然,这些非功利性的东西,即便不出国,也照样能够培养,但从国内到国外经历环境方面的巨大变化,可能更有助于一些品质的形成。

(作者系华尔街英语中国企业事务总监)

作者:肖堰

《中国教育报》20181214日第6版 版名:环球周刊·留学


发布于: 2023-01-05

留下你的联系方式:

把你的信息写在这里并发送给我们。